2024年全省夏播大豆、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小满天天满,芒种不容缓。当前,全省“三夏”生产大幕即将全面拉开,为确保粮食安全,科学指导生产,推进我省特粮特经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化关键农时指导,强调良种良法配套,现发布全省主要夏播特粮特经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指导全省特粮特经作物生产高效管理、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夏大豆免耕覆秸技术指导意见
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栽培技术是在小(大)麦机械收获并将全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集成保护性机械耕作、播后或苗后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控、化学调控、根瘤菌接种等单项技术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一)小(大)麦秸秆处理
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大)麦,对麦秸长度及麦茬高度不作要求。
(二)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区域种植的熟期相对适中的优良夏大豆品种,推荐苏豆21、淮豆13、徐豆18、徐豆20、徐豆23、徐豆27、南农47、南农69、灌豆4号、苏豆12、齐黄34等品种。
(三)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标准应达到二级良种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在播前一定要进行机械或人工精选,剔除破瓣、病斑粒、虫蚀粒、青秕粒和其它杂质。
(四)播种
小(大)麦收割后,利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在不对小(大)麦麦秸、麦茬进行任何处理的条件下,直接进行播种。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包括4个核心内容“侧深施肥、精量播种、封闭除草、秸秆覆盖”。行距4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亩施种肥(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每亩播种量在3~4千克之间,保苗1.2~1.3万株。可结合播种环节在秸秆覆盖前,采用播后封闭除草方式;利用适宜药剂进行蛴螬防治;种衣剂拌种防治根腐病。尽量做到适墒播种,如果土壤墒情不好,播种后及时利用喷灌进行灌水。
(五)苗后除草
如果播种环节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可在大豆1~3片复叶、杂草2~5叶期进行防除。
(六)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注意防治蚜虫、点蜂缘蝽、蛴螬、造桥虫、豆天蛾、食心虫、豆荚螟等害虫。防治点蜂缘蝽,在大豆植株现蕾、开花和初荚期喷洒适宜药剂。注意防治成株期病害,主要包括大豆根腐病、大豆病毒病、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炭疽病等,可在开花初期及结荚期喷药防控。
(七)化学调控
开花前注意防倒。对前期长势旺、群体大、有徒长趋势的大豆,可在分枝期和初花期进行化控防倒,用缩节胺每亩20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或15%多效唑每亩50克兑水40~50公斤喷施防控。
(八)追肥
在大豆盛花期根据苗情长势,酌情追施花荚肥,每亩追施尿素5~6公斤。
(九)排灌
大豆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需水较多,受旱时应及时尽早灌水。遇到降雨量集中且较大,应及时做好排涝,防渍工作。
(十)适时收获
当摇动大豆植株出现响声,叶片发黄脱落,荚皮干燥,此时即是大豆最适宜收获的时期。机收时应避开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商品性。
二、盐碱地大豆生产技术意见
盐碱地发展大豆种植,可以较好的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加快盐碱土熟化,同时也扩大了大豆的种植区域,有效地提升大豆产能。现提出如下生产技术意见:
(一)选用高产优质抗逆品种
盐碱地上种植大豆,要根据常年温光资源条件,选择熟期适中的品种。特别要注重选用耐盐碱、耐贫瘠、耐高温干旱,抗逆性强且适合机械化播种、收获的优质品种。如徐豆18、安豆203、嘉豆2号、苏黄2号、菏豆33、郓豆1号、淮豆13、南农39、皖豆15等。应注意购买正规企业出售的种子,自留用种应做好种子精选和发芽试验。不用发芽率低、活力差的种子。
(二)种子处理,提高播种质量
做好播前精选和晒种,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瓣粒和杂质,确保种子饱满、均匀、活力强。选用适宜药剂进行拌种,防治地下病虫害。注意包衣均匀,包后阴干,切忌暴晒。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在临近播种时用适宜盐碱地的大豆根瘤菌拌种,拌后立即播种,注意不能与杀菌剂同时使用,抑制种子发芽势,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三)适墒播种,做好合理密植
墒情是决定大豆能否出好苗、齐苗的基础。适期早播是夺高产的关键。在前茬收获后,为防止土壤跑墒,导致田间返盐返碱,推广板茬机条播,实施种肥同播,播种行距40厘米,播种行深度3~4厘米,施肥行深度8~10厘米,两行间相距8~10厘米。合理密植,每亩用种8~10千克,成苗1.2万株~1.5万株,提高播种质量,防止缺苗断垄。人工精量点播,播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播种2粒,盖种深度2~3厘米,播种量控制在5~8公斤/亩,亩成苗1.4万株~1.6万株。
(四)科学调控肥水,实施健身栽培
1、完善田间水系。大豆播种后,要开好田间三墒,疏通排水沟系,以防雨后芽涝。大豆属耐旱作物,但有两个阶段对水分非常敏感,一是出苗阶段,播种时如遇干旱,则种子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发芽受阻,导致出苗不整齐、出苗不全。因此,遇干旱要造墒播种,播后遇旱要及时浇好出苗水。二是开花结荚阶段,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大豆需水量较大。如果出现干旱应及时浇水,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
2、科学运筹肥料。盐碱地大多土壤肥力低,保肥保水能力差。虽然大豆是需肥量不大的作物,但科学施肥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提高种植效益。肥料运筹要把握四个关键:一是增施基肥。亩用30公斤三元复合肥作基肥,提倡种肥同播,尽量做到播种、施肥一次完成。二是巧施苗肥。对于土壤肥力较差、幼苗长势较弱的田块,要及时追施苗肥促转化,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三是适施花粒肥。开花初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追施花粒肥有利于保花、保荚、促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四是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鼓粒中后期每7~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可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
3、化控健身栽培。大豆植株容易徒长,并引起倒伏。要适时采取化学调控措施进行健身栽培。大豆健身栽培的要点是前促、中控、后保。苗期要促进壮苗早发稳长,苗期化控不宜过早过重,以免植株底盘被过分压低,导致减产,且机收困难,提倡只对旺长田块用多效唑轻控,一般田块在大豆株高30厘米以上后实施化控。分枝至开花结荚期是大豆化控的关键时期,可选用烯效唑+矮壮甲哌鎓+氨基酸叶面肥进行两次化控。作用是控旺促壮,合理调节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大豆茎秆健壮,节间缩短,防止徒长,增强抗倒能力,减少荫花荫荚,提高结实率,增加豆荚粒数,促进籽粒饱满,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大豆化控提倡因苗化控,对于有旺长趋势的田块,要及时化控。
(五)绿色防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大豆播后苗前可选用适宜药剂进行土壤喷雾,封闭除草。苗后杂草严重的田块,可在大豆2~3片复叶期进行苗后除草。大豆生长期间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斑点病等。主要虫害有造桥虫、蚜虫、红蜘蛛、食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大豆病虫害防治要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开展绿色防控,严格规范喷药时间、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降低药害发生,提高防治效果。
(六)适期收获,机收提质增效
当大豆植株茎、荚变褐、叶片基本脱落,籽粒变圆变硬有光泽,荚中籽粒与荚皮脱离,摇动时植株有响铃声时及时收获,最佳收获时期在完熟初期。要注意避开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收获时还应根据天气状况抢晴收获,防止雨淋、炸荚、霉变,以确保籽粒的商品性。脱粒后及时晾晒,待籽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时即可入库贮藏或销售。选择适宜的收获机械实行机收,可保证收获质量,提高收获效率。
三、夏花生生产技术意见
花生是我省传统油料经济作物,在新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食用油、休闲食品,还因其根瘤菌固氮、根茎落叶返田肥田,能够减少肥料投入,改善土壤结构。通过与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实行水旱轮作、粮油轮作,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一)整地施肥
花生忌连作或与豆类作物轮作。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和起垄一次施足基肥,亩施优质腐熟灰粪肥1500~2000千克,15-15-15硫基复合肥或花生专用高效缓释肥40~50千克,肥力偏低田块增施尿素5千克。在播种前2~3天深耕20~25厘米,精耕细耙,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土碎。然后机械起垄,垄底宽80~85厘米,垄面宽50~55厘米,垄高15~18厘米,垄面平整,土壤细碎。如覆膜,可采用先覆膜,后打孔播种方式,推荐一体化机械作业完成。
(二)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种子质量达到GB 4407.2要求,淮南地区宜选用泰花系列品种(如泰花6号、如泰花8号、如泰花10号)及中花16等;淮北地区可选用徐花系列(如徐花14、徐花17、徐花18),丰花系列(如丰花1号、如丰花2号)及花育系列(如花育16、花育25)等。若为鲜食用花生,也可选用徐花13、徐花16、徐花18、徐花19等大果型品种。播前10~15天晒果2~3天,果重3%清水喷雾润果6~8小时后专用机械剥壳,剔除病果、烂果、秕果,精选籽粒饱满、皮色鲜亮、无病斑、无破损的种仁。
(三)抢墒播种
利用种子包衣剂处理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视前茬作物收获时间抢墒播种,尽量早播,最迟不晚于6月20日。花生种植密度0.9~1.0万穴/亩,每垄播2行,穴距16~18厘米,每穴2 苗。根据土质、气候和土壤墒情确定适宜的播种深度,壤土一般3.5~4厘米,沙土、高沙土一般为4~5厘米;土壤湿度适宜或偏大时播后不宜踩压;土壤湿度不足时宜适当沟灌抗旱爽干后播种。
(四)加强田间管理
夏播花生应讲究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实行轮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农业防治,优先使用生物防治,结合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地应用化学防治。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品种、次数和浓度。化学农药的使用应严格执行GB 4285-2008、GB/T 8321的要求。
在播后芽前土壤湿度适宜时,可用适宜药剂喷雾化除;未封闭化除田块,可于苗后花生3~5叶期喷药茎叶进行处理。
前期(苗期)应加强管理,促苗早发。当幼苗顶土时注意及时“清棵”,覆膜田块及时理枝,避免主茎和第一对侧枝误入膜内造成烫伤。幼苗期若发生蚜虫、小菜蛾、甜菜夜蛾为害时,可选用适宜药剂喷雾防治;若根腐病、冠腐病、茎腐病较重时,可选用适宜药剂进行基部喷雾防治;始花期喷施适宜肥料促开花下针。
中期(花针-结荚期)主要是培土迎针和化控,达到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育,促进地下部果针和幼果发育。培土迎针于花生下针期进行,可选用电动管理机,结合除草松土,将垄沟内肥细土培雍到垄面垄腰,从而缩短果针伸长距离,促进荚果发育;化控方法是当高茎高达33-35厘米、叶龄13及以上时,即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切忌漏喷重喷;若喷后4-6h内遇暴雨,须于雨后减半量重喷;首次化控后两周,茎枝仍表现旺长的田块,可根据田间长势,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克进行二次化控,以保障花生中期稳长,防止倒伏。中期主要病虫害为白绢病、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可用适宜药剂进行防治。中期天气变化较大,尤其是梅雨、伏旱和台风暴雨,因此,须特别注意清沟理墒、抗旱排涝及雨后松土与培土迎针。
后期(饱果成熟期)是荚果膨大籽仁充实期,主要体现“后保”两个字,注重抗旱排涝防烂果,治虫保果夺丰产,达到养根保叶、活熟到老不早衰的要求。
首先是始终注意内外三沟清理,保持排灌畅通,避免渍害涝害,防止后期烂果;二是蛴螬、斜纹夜蛾等虫害防治,正常情况下,种衣剂可以防治中后期蛴螬危害,但遇蛴螬暴发及连年重茬多发田块,可以进行补治;三是后期叶斑病、锈病可选用适宜药剂喷雾防治,注意收获前35天不再用药。
(五)及时收获
花生植株下部叶片落黄脱落,上部叶片呈黄绿色,中小果品种饱果率达75%~85%、中大果品种饱果率达65~75%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及时干燥,防止霉烂、发芽和变质,充分干燥(含水量10%以下)后入库保管。收获时特别注意回收和规范处理田间残膜,防止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