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助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近日,南通市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功能性党支部在通州湾开展“送科技下乡专家行”党日活动,通州湾示范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领导、优秀种植大户代表针对如何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进行了交流讨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通州湾示范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针对粮食单产提升部署相关工作。”通州湾示范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施红杰介绍,通州湾耕地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今年达到8.1万亩,结合当地实际,推进“三新”“四良”融合,将粮食单产水平提上新台阶。
种植户代表分别介绍了种植情况及生产中面临的问题。种植大户茆学东、吴长波、司成林、王加国都是连云港人,现在是新通州湾人,流转土地少的1000亩,多的达到1700亩。由于当地砂性土保水性差,对粮食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也给除草带来了问题。加上农资价格攀升、抗药性、地租提价等问题,农户种植成本大幅提升。南通同盟粮食种植农地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曹刚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现种植规模2600余亩,主要从事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初加工、销售、运输、贮藏等服务。注册‘同盟大米’达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标准,被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初步形成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为集体经济长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积蓄势能 。周峰是新农人代表,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也具有先进的种植理念,流转高标准良田1400亩,小麦亩产量基本稳定在900-1000斤,水稻亩产1400-1500斤,是通州湾有名的种植能手。
海安市农业局推广研究员林昌明是行业内资深专家,针对交流内容,他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提产量。产量是效益的基础,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种植水平。针对小麦来说,播种质量与产量密切相关,这就需要种植户把握适期、适量、适时的原则,为稳产高产打牢基础。二是降成本。市场上农资产品繁多,农户要做好对照试验,积极总结,成为自己的专家。针对农资价格方面,农户也可以组建联盟,拓宽市场选择面,提升话语权,降低商业风险。三是讲好品牌故事。好品牌建立在好口感基础之上,同时赋予其文化内涵,品牌就有了生命力。
协会支部书记推广研究员冯成玉做总结发言:对于种植大户,希望大家能多交流,相互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多试验,积累经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接受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让科学种田更高效。通州湾有独特的区域优势,粮食提升单产潜力较大,我们要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将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需求相统一,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最终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单产提升、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专家一行也走访了重点大户,其中茆学东的田块播种量较大,施肥偏多,小麦长势较旺,群体大,茎秆细,叶片披垂,后期应注意倒伏风险。周峰和曹刚两位大户的田间情况类似,播期、播种量、肥料运筹等较为合理,由于前期降雨量大,土壤持水量高,小麦渍害较严重,根系偏弱,田间长势不均衡,建议在病虫害防治时使用碧护综合技术,提高根系活力,缓解渍害,提升群体质量,为稳产高产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