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花序的科学管理措施
花序管理是葡萄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科学的花序管理有利于穗形整齐,从而能极大地降低葡萄后期的疏果用工量,还能提高坐果率,是克服葡萄大小年,实现葡萄稳产、丰产、优质的关键之所在。那么葡萄花序到底怎么管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一起来看看吧。
葡萄花序的管理是葡萄栽培中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科学的花序管理能够降低后期的疏果用工量,提高坐果率,克服葡萄大小年现象。应该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疏花序
1、目的:
合理负载: 保证葡萄树合理负载,避免果实过多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果实品质。
集中营养: 将有限的营养集中在优质花序上,提高果实的营养水平和品质。
2、时间:
花序展现后至开花前10-15天: 即花絮展露期到花序分离期。部分地区在除梢的基础上,也可在花前至花期进行花序的疏除。
3、方法:
(1)去除不良花序:疏除发育畸形、带病、发育差的弱小花序。疏除分布过密或位置不适当的花序。
(2)根据负载状况疏除多余花序:遵循“壮2中1弱不留”的原则:强壮的结果枝上保留2穗。中庸的结果枝上保留1穗。弱结果枝尽量不留花序。通常保留从下向上数的第2个花序或第一个花序。
二、花序整形
1、目的:
提高坐果率: 通过提前去掉一部分花蕾和花朵,使留下来的花朵营养吸收更好,提高坐果率。
控制果穗大小: 使果穗大小符合标准化栽培要求,提高果实的商品性。
调节花期一致性: 利用花序中部先开花的特点,便于掌握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果。
调节果穗形状: 按需求形成特定的果穗形状,如圆锥形、圆柱形等。
2、时间:
花序先端支梗开始分离至花序进入初花期之前: 不宜过早或过晚。
3、方法:
掐花序尖:掐去花序长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降低果穗尖端软尖和罐子病的发生概率。
花序整形方法:留中间支梗法(适用于巨峰系品种):剪去副穗。剪去副穗上边几个比较大的支梗。剪去穗尖,只保留中间的支梗。
留穗尖法:剪去上部支梗,只保留5厘米左右的穗尖。
留副穗法(适用于花序大且坐果率高的品种):剪去主穗,保留副穗。
夏黑品种花序修剪:去除副穗和穗头穗尖。去除副穗以下的3-4个小花穗。使整个果穗上只保留中下部的15-18个小穗。
三、花序拉长
1、目的:
保证果粒膨大空间: 特别是对于果粒大、座果率高、果穗大的品种,拉长花序能保证果粒的正常膨大有足够的空间。
减少疏果用工量: 花序拉长后,果穗中枝梗的距离拉大,疏果时更容易操作,减少疏果量。
减轻病害: 花序拉长后,果穗更多的部位可晒到阳光,减轻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2、时间:新梢长至25-30厘米,有6-7片叶时: 即萌芽后20-25天,开花前20天左右。
3、方法:使用赤霉素处理:赤霉素浓度一般为3-5ppm。主要喷洒幼花序及花序周围叶片。
4、注意事项:
品种选择:适用于大果粒型品种(如红地球、美人指等)、紧穗型品种(如红提等)和坐果率高、花序较小的品种(如夏黑等)。易落花、落粒的品种(如巨峰系)不宜花序拉长。提子类葡萄不建议拉花序。
环境条件:设施内湿度大、温度高时不拉花序。气候湿润的南方地区,花序一般能自然拉长,不需要刻意拉长。
浓度调整:高温时浓度尽量低一点。低温时浓度高一点。树势壮的浓度高点,树势弱的浓度低一点。四、花序管理后的配套措施1、病虫害防治:花序拉长后,果穗中枝梗的距离拉大,如果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等危害,果穗会出现空档,影响商品质量和销售。可在开花前进行预防,药剂可选择吡唑·烯酰吗啉、腐霉利、异菌脲等。
2、水肥管理:
萌芽期和新梢生长期需水量大,应及时浇水,但花期不宜浇水过多,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受精坐果。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注重氮、磷、钾的平衡施用,特别是钾肥的施用,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
3、整穗、疏果:
花序拉长后,肩部若干小穗梗同样拉长,坐果后将过长的小穗梗剪除若干果粒,使穗形成圆锥形或圆筒形。
坐果后轻疏果,疏去小粒果和畸形果,进一步减少疏果量,提高果实的整齐度和商品性。
五、花序管理常见问题及补救措施
1、花序少或无花序:
原因:
光照不足:留枝密度过大,果园采光不足。
养分不足:树体营养不良,花芽分化期养分竞争处于劣势。
管理不当:过早修剪、提前盖棚、不施基肥或基肥施用不足等。补救措施:
补充营养:根部追施平衡型水溶肥,配合生物刺激剂,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和肥效。同时叶面喷施叶面肥,迅速补充营养,提升树势。
促进二次果:在新梢长出10片叶以上时摘心抑制营养生长,并暂时保留摘心下的2个夏芽副梢,延缓主梢上的冬芽萌发,促进花序分化。20-30片叶后再抹除暂时保留的2个副梢,刺激冬芽萌发,形成二次果。
2、花序质量差:
补救措施:及时进行花序整形和疏花序,去除畸形、弱小花序和多余花序,提高花序质量。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促进花序的正常发育。
通过科学的花序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葡萄品种、树势、气候条件等因素灵活调整管理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