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秋粮作物高温热害防范技术指导意见
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21日~8月20日全省范围内有3次高温过程(日最高气温≥35℃),分别出现在7月21~24日、8月上旬前期至中旬前期和8月中旬中后期,极端最高气温35~39℃。期间,正值全省在田秋粮作物从营养生长逐步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水稻将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夏玉米相继进入拔节、抽雄和开花吐丝期,夏大豆相继进入现蕾、开花结荚期),此时遇到高温干旱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会导致高温灼伤、花粉败育、产量受损、品质降低等问题出现。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切实做好持续高温天气防范应对,指导农户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极端高温影响,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水稻
尚在落实“搁田”措施的田块,遇极端高温天气会加快田间水分散失,容易导致根际温度过高,出现叶尖枯黄,甚至死苗现象;已进入拔节长穗期的田块,遇高温会加速幼穗分化进程,一定程度影响穗型;倒2叶期后遇37℃以上持续高温易引起颖花败育,孕穗至抽穗期前后10天遇持续高温会显著降低结实率。
高温热害防范措施
一是田间灌深水降低冠层温度。搁田期如遇高温,要注意避免晒田时间过长,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日灌夜排或日灌隔天夜排,晚栽或群体较小田块建议无水则灌。拔节长穗期遇高温可灌深水、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等方式,增加水稻腾发量,降低水稻冠层和叶片的温度。一般灌溉水层在3~5cm,根据田间长势可调整到5~7cm,但也不宜为降温而长时间持续深水,以保证拔节期土壤通透、促进发根。
二是因苗增施氮肥提高氮代谢。氮代谢旺盛,叶色深有利于降低水稻体温,从而降低高温危害。一般在叶龄余数4.0-3.5时,及时施用促花肥加快叶色转深,后期根据气象变化和田间情况可酌情补施速效肥,粳稻在叶龄余数3.0~2.0叶时亩施尿素5公斤,杂交籼稻在叶龄余数2.0~1.0叶时亩施尿素2.5~3.0公斤。
三是根外追肥或喷施生长调节剂增强稻株抗性。为防御持续极端高温危害,可喷施磷钾肥(如3%的过磷酸钙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赤霉素、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等增强稻株抗高温能力,有效减轻高温危害。喷施时,增加用水量,喷洒均匀,降低肥害,同时避开高温时段(上午9时前、下午4时后喷施)。
夏玉米
一是灌溉降温。玉米抽雄后需水量大,如遇高温干旱天气会影响开花授粉和结实灌浆,有灌溉条件的可灌溉减轻高温热害,有喷灌条件的可以利用喷灌将水喷洒到叶片上降温,降温幅度可达1~3℃。浇水宜小水浅浇,避免大水漫灌。
二是合理施肥。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合理施用穗肥,结合中耕和灌溉,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增强综合抗性。开花吐丝期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其他优质叶面肥进行喷雾,能够降温增湿,促进散粉,同时可给叶片提供水分和养分,肥液浓度不能过量。
三是辅助授粉。在高温干旱期间,玉米的自然散粉、授粉和受精结实能力均有所下降,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减轻高温对玉米授粉受精过程的影响,提高结实率,一般在早上8~10时采集新鲜花粉,用自制授粉器给花丝授粉,花粉要随采随用。
夏大豆
一是灌溉增墒。处于开花期的大豆,若中午叶片出现萎蔫现象,应在早晚时段及时浇水灌溉增墒,使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要保持在70%~83%左右,增加土壤湿度,达到降温的效果。
二是合理补施。在大豆花期每亩追施5~7公斤尿素,增强花药的活力及抗高温和干旱能力。同时,可采取叶面喷水增湿,或喷施过磷酸铵、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腐殖酸水溶肥的方式,提高大豆抗高温性。
夏甘薯
一是灌溉增墒。要及时灌溉降温补墒,增强甘薯抗高温能力。在优质食用甘薯产区可加设喷灌设备,喷灌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近地表层温度。
二是合理控旺。对于旺长田块,可利用中耕机将沟底藤蔓截断,改善垄沟通风透光,减少无效藤蔓的养分消耗。无中耕条件的田块,可适当提蔓断根减少养分消耗,一般不提倡翻蔓,易破坏叶层结构造成减产。也可进行化学控旺,每亩用10g多效唑兑水50 kg,每隔4~5天喷洒一次,连续喷1~2次。
三是叶面喷施抗旱剂。叶面喷施抗旱剂,浓度为1000~1200 倍,喷洒一次可持效10~15天,控制气孔的开张度,减少叶面蒸腾,提高防高温热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