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玉米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受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和耕作习惯等因素影响,当前广东南沙区田间玉米生育期不一,早移植玉米已开始抽雄,迟栽玉米处于小苗期。由于部分田块前期防治不够理想,加上近期气候(少雨、适温)适宜害虫发生,田间一些病虫害发生总体上依然偏高,特别是漏防和防治不佳的田块须及时开展防治工作,以阻止其无序繁殖和扩散为害,确保我区秋玉米生产安全。
一、病虫发生情况
(一)草地贪夜蛾:总体发生程度偏轻,局部偏重。田间草地贪夜蛾世代重叠亦发明显,主要发生在苗期至小喇叭口期的田块,尤其是较浓绿且密植高的玉米地受害较严重,处于抽雄期的为害较轻。田间以中、高龄幼虫和卵块为主,百植株玉米幼虫量一般为7~20头,高的为52头,为害率一般为5%~18%,高的为30%;百植株玉米卵块量平均为3.2块,高的为15块;性诱捕器逐日单芯诱蛾量(成虫)平均为1.9头,高的为6头。
(二)玉米螟:受前期药剂防治及草地贪夜蛾生态竞争等影响,田间总体发生程度较轻,局部中等偏轻发生。主要发生在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及刚抽雄的田块,百株玉米幼虫量一般为5~42头,高的为95头,个别前期防治不力田块高达210头每百株。建议生育期临近抽雄或已处于穗期的田块及时开展防控工作,确保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此外,玉米纹枯病和锈病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二、防治意见
(一)各镇街农技部门要加强田间调查监测,及时准确掌握主要病虫发生动态,结合当地玉米生育期及病虫源基数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玉米病虫防控工作,确保我区玉米生产安全。
(二)科学合理管理田间水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虫力;及时清除病残植株,减少病虫源基数;使用杀虫灯、性诱捕器、食诱剂以及释放天敌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田间虫口密度和落卵量,进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三)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浓度使用,要注意农药的合理轮换、交替使用,以便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参考药剂及每亩用药量如下:
1、草地贪夜蛾:可选用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600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0毫升,或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克,或63%氯虫苯·虱螨脲水分散粒剂6克等药剂兑水喷施。
2、玉米螟:可选用2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12毫升,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克,或1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毫升,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克等药剂兑水喷施。
施药时可酌情加入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或19%丙环·嘧菌酯悬乳剂预防或防治玉米锈病和纹枯病等病害流行。另外,如果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同时发生的田块,则可选择具有兼治防效的药剂喷施,避免重复使用相同或类似药剂。
三、注意事项:
(一)杀虫灯的使用注意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平衡。
(二)防治草地贪夜蛾主要喷施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卵孵化初期可选择苏云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喷施,幼虫期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或乙基多杀菌素等农药喷施。防治玉米螟则抓住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及抽雄关键防控时期喷施,处于喇叭口期的玉米可采取稀释拌毒土撒施灌心(或粗雾喷心叶),而处于抽丝期的则主要喷施玉米苞和雄穗。
(三)如果同一田块有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同时发生,则只以发生较重的害虫种类选用药剂,另一种害虫兼治就可以。
(四)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使用农药,及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措施,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收获前15天应停止喷施化学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并自觉做好农药废弃物的收集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天气多变,施药不足3小时如遇下雨,视天气情况补施药,确保玉米病虫防控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