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普通锈病爆发风险!
山东,河北和河南的一些地方近期出现了大雨或暴雨。很多地方的玉米倒伏,受淹严重。为锈病孢子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大家近期应特别重视玉米锈病的爆发。
在今年的中、后期,玉米会出现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等较重的发生,玉米南方锈病、三代粘虫、玉米蚜、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等局部地区也会有较大的危害。
那玉米锈病是怎么回事呢?与南方锈菌又有什么区别呢?总体上,南方锈菌病比一般锈菌减产更严重。当条件适宜的时候,大喇叭口期就能发生病害,而且病害发展很快。发病先由下叶向上叶发展。该病害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地上部的任何部位,尤其是在叶片上发生严重。在病害发生初期,先在叶子上出现黄色小斑点,然后向上凸起,形成孢子堆,孢子簇表面开裂,脱落出一大片黄色的夏孢子。南方锈病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叶片表面形成孢子堆积,并消耗了大量的养分,严重影响了籽粒灌浆,导致玉米减产。
降水促进了锈病的发生:当温度20-30℃,多雨天气,相对湿度大于95%时,玉米锈病是一种普遍的气候传染性疾病。该病不仅危害玉米的叶片,而且还会影响玉米的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在发病中度的田块,造成10%~20%的产量损失,重的可以造成50%的产量损失,有的地方甚至会绝收。
玉米锈病有4个种类,分别是一般锈病,南方锈病,热带锈病和秆锈病。在我国,以一般锈菌和南方锈病为主。从发生的严重程度来看,南方锈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比一般锈病严重。
普通锈病症状
玉米普通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玉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淡黄色小点,之后突起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的黄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期病斑上会生长出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冬孢子。
南方锈病症状
- 叶片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为黄褐色疱斑。之后病斑表皮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生于叶片正面,数量多,分布密集,很少生于叶片背面;有时叶背出现少量夏孢子堆,但仅分布于中脉及其附近。夏孢子堆圆形、卵圆形,比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更小,色泽较淡,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缓慢而不明显。发病后期,在夏孢子堆附近散生冬孢子堆。冬孢子堆深褐色至黑色,常在周围出现暗色晕圈,冬孢子堆的表皮多不破裂。
- 其他部位症状:玉米南方锈病可侵染玉米植株地上部的任何部位,除叶片外,也会危害叶鞘、雌穗苞叶和雄穗等,但主要以叶片发病最为严重,通常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植株早衰,会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籽粒的灌浆成熟,导致玉米减产。
近期黄淮部分地区还是以降雨天气为主,这无疑会为锈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望玉米种植户朋友们注意锈病的防治。
如果夏玉米区被雨水覆盖,那么锈病孢子,将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八月的夏季,玉米产区的温度很高,锈病孢子还处于休眠状态,所以不会立刻发病。到了九月份,温度降低,雨水增加,南方锈菌就会打破休眠,露出原形,这时候,玉米植株此时也会变得锈迹斑斑了。9月份降雨增多,气温下降,锈病的损害将更严重。
防治技术
1、科学选药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氟环唑、醚菌酯·氟环唑、嘧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戊唑醇等药剂,按照标签推荐使用剂量叶面喷雾防治,视发病严重度、气候因素,隔7—10天再次施药防治,注意轮换用药。施药时可添加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或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噻苯隆、胺鲜酯、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玉米植株恢复生长,提高抗病、抗倒伏、抗逆能力。
2、安全高效施药。合理选用施药器械,优先选用植保无人飞机等航空植保器械喷洒作业,作业时环境风速应小于3级,亩喷液量1.5—3升,并在药液中添加植物油类和高分子聚合物类的沉降剂、抗蒸发剂等适宜飞防的助剂,根据株高和种植密度调整喷液量,确保整株叶面均匀喷雾。施药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遇风力大于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应停止施药。作业人员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开喷雾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