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方标准《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田间应用效果评价规范》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园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市江都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晓萍、丁彬、马金骏、靳拓、李建斌、王立、张培通、谢吉先、周蕾、印荔、夏冬健、刁卫平、徐溟、陈茗尉。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田间应用效果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田间应用效果评价试验的要求、观察记载内容、效果评价及资料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的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7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杯式增重与减重法
GB 4404(所有部分)粮食作物种子
GB 4407.2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所有部分)瓜菜作物种子
GB/T 35795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biodegradable mulching film
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用于农作物种植时土壤表面覆盖的、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薄膜。[来源:GB/T 35795-2017,3.2,有修改]
3.2 诱导期induction stage
从覆膜到垄(畦)面地膜每平方米出现3处以上、且每处长度≤2cm的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期。
3.3 开裂期fracture stage
垄(畦)面地膜出现>2cm至<20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期。
3.4 大裂期major fracture stage
垄(畦)面地膜出现≥20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期。
3.5 碎裂期fractured stage
垄(畦)面地膜出现碎裂,最大地膜残片面积≤16 cm的时期。
3.6 无膜期no mulching film stage
垄(畦)面地膜基本见不到地膜残片的时期。
4 试验要求
4.1 试验田块环境
地块选择应符合NY/T 391要求,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前茬未发生严重病虫害。
4.2 作物品种选择
应选择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种子质量应分别符合GB4404(所有部分)、GB4407.2和 GB 16715(所有部分)的要求。
4.3 地膜选择
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作物以及茬口要求选择相适应的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地膜质量符合 GB/T 35795 的要求。
4.4 地膜使用方法
同普通地膜使用方法。
4.5 处理要求
茬口安排上应避免重茬。除地膜覆盖处理不同外,其他处理包括作物种类、种植模式、作物生育期和田间管理措施等均一致。小区试验设计要求矮杆作物小区面积≥13.2m,中高杆作物小区面积≥15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覆盖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双对照,重复3次,设置保护行。
4.6 肥水管理
按照试验作物自身生产发育规律及土壤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高产高效的管理措施。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的要求,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 的要求。
4.7 病虫害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1276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5 试验观察记载内容
5.1 作物生育期及生长指标
应按照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确定观测指标。生育期一般包括播种期、出苗期、移栽期、开花期、结果期、收获期等,以区域内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期为标志。部分作物生长观测指标见附录A,观测记载表式见附录B。
5.2 地膜降解指标观测记录
5.2.1 观测点设置
每一个处理选3个观测点,采用固定观测框方法观测,观测框根据作物株距及地膜幅度确定,不小于50 cmX50 cm。
5.2.2 观测时间
覆膜之日起30d内,每10d观测一次;此后每5d观测一次,直至无膜期。
5.2.3 观测记录要求
每个试验点应对参试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进行降解指标数据调查,按照观测间隔要求,拍照记录每个降解阶段的场景。观测到首个降解膜达到诱导期、开裂期、大裂期、碎裂期、无膜期时,应对所有样品分别拍照。每次观测日拍照后,应及时标注照片。
5.2.4 记录内容
记录内容包括地膜颜色、厚度、表面完整度、降解各个阶段出现日期及照片,记录表式按照附录C、附录D。
5.3 土表层及室内温、湿度测定
采用温、湿度自动传感器配套数据采集系统测定土表层及室内瘟、湿度。每1个处理安装3个探头,土壤温、湿度探头分别设定为土表层0cm、10 cm、20cm处,每个观测区分别取对角线上3个等分点进行埋设,埋设点应考虑垄(畦)面和植株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方位一致,及时观察传感器探头周边出苗率。测定露地试验点田间小气候温湿度时,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露天百叶箱内。数据采集频次为为每2h一次,记载表式按照附录E。
5.4 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不同作物病虫草害情况,计算病情指数。记录表式按照附录F。
5.5 土壤生物理化性状指标
在覆膜前和作物收获后采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pH值、电导率,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记录表式按照附录G。有条件的可开展微生物丰度的测定。
5.6 产量、品质经济指标测定
5.6.1 根据作物特点进行测产或实收计产。
5.6.2 品质经济指标主要有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记录表式按照附录H。
6 效果评价
6.1 降解效果评价
根据实际观测情况,对有效覆盖时长、收获期降解程度等进行客观描述和评价。
6.2 产量品质表现评价
根据产量、品质测定结果,对产量品质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6.3 综合评价
根据试验地膜降解效果、作物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增温保墒性能及成本等对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田间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7 资料档案
记录区域气象资料、土壤情况、农艺措施、地膜覆盖处理及各项试验数据资料等内容,保存2年以上。相关资料长久存档保存。
附录A(资料性)
部分作物观测指标
A.1 甘蓝
株型,株高,开展度,外叶颜色,叶球球形,叶球高,叶球宽,叶球色,叶球重,叶球紧实度,采收期,抗病性(枯萎、黑腐病等当地主要病害)。
A.2 黄瓜
生长习性,分枝性,首分枝节位,结果习性,果形,果长,果横径,果面光泽,果瘤有无及大小,果刺瘤有无及稀密,单株采果数,单果重,早期产量,单产,抗病性(黄瓜花叶病毒病、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
A.3 辣椒
熟性,株高,开展度,果形,果实纵径、横径,果味,前期产量,总产量,抗病性(病毒病、青枯病、疫病)。
A.4 番茄
株型,株高,首花序节位,第二花序节位,花序类型,果柄长度,成熟前果色,成熟果色,果肩棱沟,商品果纵径,商品果横径,果形,单果重,早期产量,单产,裂果性,畸形果率,硬度,抗病性(ToMV、CMV、疮痂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灰叶斑病)。
A.5 茄子
株型,株高,分枝性,主茎色,叶色,叶形,叶缘,叶刺,花冠色,首花节位,果色、果形、果萼刺,商品果纵径,商品果横径,果实弯曲程度,单株果数,早期产量,总产量,抗病性(青枯病、黄萎病)。
A.6 花生
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个),结果枝数,总果数(个),饱果数(个),幼果数(个),秕果数(个),芽果数(个),烂果数(个),单株产量,种子休眠性,抗倒性,抗旱性,抗病性(叶斑病、锈病、青枯病)。
A.7 芋头
叶柄长度,分株数量,叶形,叶姿,叶片宽度,单株花序丛数,母芋形状,母芋芽色,母芋长度,母芋粗度,母芋质量,母芋切面颜色,子芋和孙芋切面颜色,子芋长度,子芋粗度,子芋质量、孙芋长度,孙芋粗度,孙芋质量、产量,抗病性(疫病、污斑病、病毒病、茎干腐病)。
A.8 马铃薯
株形,主茎数,主茎粗,分枝数,块茎横切面形状,天然结实性,薯形,单株结薯数,叶数,块茎整齐度,块茎大小,块茎产量,抗病性(花叶病毒病、疫病、疮痂病、环腐病等)。
A.9 西瓜
第一雌花节位,雌花间隔节数,坐果节位,坐果指数,单果重,果形指数,果皮底色,果皮覆纹,皮厚,果皮硬度,果瓤颜色,单果重,产量,抗病性(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